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校園新思路: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
▼
————
打造節能、生態、藝術、體驗的校園空間,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真正實現了建筑藝術與技術相匹配,自然環境與校園空間相融合。綠色健康、多元復合、開放靈動的教學空間——看得見“天”,摸得到“綠”,感受得到“清風”和“光影”,自然與生態成為綠色校園的靈魂。
創造精細化的綠色校園模式,建筑布局的生態場地,建筑空間的自然采光、建筑構造的通風構造,還是建筑設備的新風系統、新興技術的彩色光伏,將技術盡可能以藝術的方式展示出來。
在校園的所有公共空間與自然相融合,盡可能地將采光引入室內,明亮開敞、光影流動,藍天白云將為中學青春的故事作證,有光的公共空間貫穿整個校園。
全開敞的室內空間,小學圖書館設置了小型滑梯,讓讀書成為輕松愉悅的一件事。
校園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由設計師親自動手畫成,這是對藝術的追求,更是藝術的傳遞,為整個學校營造藝術人文氛圍,潛移默化培養新時代素質人才。
————
綠色校園體現在面向學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綠建技術,保障校園安全與健康,為師生創造真正舒適的校園環境。
教室-精細化設計
____
教室是學生在校使用最多的空間,尺度、家具、儲藏、多媒體的精細化打磨,讓學生在舒適的教室中讀書與成長,如加大教室尺寸,為學生提供更寬松的教學空間;儲物柜的設立,方便放置物品。
技術應用-自然采光與通風
____
針對天津地區氣候、日照等特點,近走廊側開高窗,提升采光均勻度,提升教學的光環境。優化開窗形式,通過室內導風構造熱壓風塔自然通風,夏季帶走熱量,提升舒適度。具有空氣凈化及熱回收功能的新風系統以及直飲水系統,為學生提供節能健康的室內環境。
看臺&操場-豐富室外綠化形式
____
室外體育場結合建筑室外平臺打造靈活的看臺空間,更結合垂直綠化形成立體化的室外綠化景觀。操場采用真草種植,讓孩子更多接觸自然植物;作為透水地面,更是海綿城市在校園的直接應用。
————
綠色校園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將綠色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他們,打造以綠色技術為基礎、自然體驗為導向的綠色教育平臺。
節能光伏教學走廊
____
中學的頂層是彩色薄膜光伏走廊,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教育展廊,斑斕的光影成為最好的教具,直觀地教育學生最前沿的綠色技術。光伏裝機容量為14.364kWp,并網運行。
立體化生態環境
____
響應國家勞動教育的號召,小學的屋頂打造“都市農場實踐課堂”,既利用了閑置空間,又能作為農耕勞動的實踐基地,學生參與到蔬菜生長的過程中,真實體驗豐收的樂趣。
通過多層次的景觀空間盡量減少中學、小學間的相互干擾,利用建筑布局形成多樣化綠化空間。
零碳花園設置于實驗樓與文體樓之間的內庭院中,主要強調恢復本土的生態系統,設計中使用了低物耗、低能耗、碳中和、節約集約土地四方面措施來實現碳中和。
下沉廣場一方面作為地下食堂的疏散口,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食堂室內空間的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風效果,達到建筑節能的設計目標。
有時間記憶的校園
____
學校造型以銅板的金屬質感呼應建筑的體量感,以懸挑的韻律呼應建筑的動感。隨著時間的變遷,銅板逐漸變色留下時間的痕跡,成為生動的一節“化學課”,更讓學生于日常觀察中體會建筑的魅力。
————
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是對接規劃的共享型校園,校園已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。
學校周邊是天津高新區的航天城園區,作為中國第一批航天特色學校,金屬材料的廣泛使用,適應高新園區的現代造型,更體現航空航天的科技感。
響應國家“開放校園”的號召,學校地下停車場、風雨操場等場館在節假日與社區共享,成為社區文化、藝術與體育中心,促進社區發展。
————
該校入選《新時代中小學建筑設計案例與評析》,該書籍由中國建筑學會生態人居委員會主編,6位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顧問甄選,全國范圍內僅有81個優秀校園作品入選。行業專家稱贊該校以綠色校園為特色,從學生的使用特點出發,從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出發,創意性地將綠色技術和綠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。
學校建筑空間與綠色教育相關聯,一方面因為“碳中和”背景下,綠色生態已成為時代發展的焦點;另一方面在于中國未來的希望承載在新一代的身上,學校更應該成為綠色教育的實踐基地。我們以此眼光來透析學校建筑,讓學校建筑彌漫綠色的氣息、滲透綠色的味道、擁有綠色的力量,不斷探索綠色校園的發展!
項目信息: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
建設單位: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基建辦公室
項目類型:十二年制公立學校
建設規模:32800㎡
建設地點:天津·濱海新區
項目策劃:天友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
攝影師:賀之涵
所獲獎項:
亞太室內設計精英獎
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證書
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優秀建筑工程設計三等獎
2019年度行業優秀勘察設計獎 優秀(公共)建筑設計 三等獎
“海河杯”天津市優秀勘察設計(建筑工程公建)一等獎
“海河杯”天津市優秀勘察設計(建筑裝飾設計)二等獎
“海河杯”天津市優秀勘察設計(綠色建筑設計)三等獎